绿色,不只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态度。
当全球能源体系向清洁、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决心和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资料图)
诚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主力军。对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国家战略,响应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市委决策,武进如何更好地找准自身定位、彰显首位担当?
——百年“制造”敢为人先,今朝“智造”踏浪潮头。坐拥庞大智能制造产业的武进,早已抢抓“最强风口”,强势布局,链上发力“育新机”,高效率打造出新能源“发、储、送、用、研”各环节融合发展的创新业务模式。眼下,武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御“风”而行、扶摇直上。
壮筋骨
小零件支撑大配套
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端精密锻件和零部件制造商,江苏龙城精锻集团有限公司长期向全球十多家跨国汽车电器制造商提供200多种汽车精密锻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及制动系统,并且具备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精密锻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近年来,龙城精锻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与氢能源零部件研发与量产。
换言之,为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龙城精锻主动选择创新转型、强筋壮骨,以自身产品布局的确定性对冲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江苏龙城精锻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庄明
“这两年,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尤其在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以及海外公司的布局上,收益都不错。”
“两年下来,企业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均取得突破,目前已成功开发4个系列、20余种产品,填补了氢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国内空白,部分产品已经配于新能源汽车。”庄明透露。
新发展格局之下,谁先下好先手棋,谁就能取得先发优势。2022年,龙城精锻启动了年产700万件新能源车用高精密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助力产业链与创新链加速“耦合”。“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车用高精密关键零部件产品700万件的产能,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池包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总成等领域。”庄明表示,未来,龙城精锻将会在新能源领域去做更长远的布局,长远估计,2024年起,龙城精锻有望保持每年10%~20%左右的增速。
于实体企业而言,创新是突破,是脱胎换骨;创优是争先,是不甘平凡;创新致强、创优致远。在武进,像龙城精锻这样瞄准“新赛道”、向创新要价值的企业越来越多。
拼内功
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绿色发展 能源为基
的确 实现节能减排
能源是主战场
因由氢能源被视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故氢燃料电池车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风口。作为全国涉足氢能产业较早、企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武进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氢能产业,也下了先手棋。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从事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膜)生产的行业龙头企业,始终秉承“产品多元、市场利基”的发展战略,专注于先进技术研发,其产品在新能源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2022年,泛亚微透更是在ePTFE下游应用领域开拓“出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再落一子。
“联合多家投资公司,我们在2022年1月份,投资成立了江苏源氢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泛亚微透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技术为基础,通过多年积累的涂布设备制造及技术应用经验,打造自身人才体系,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在氢质子交换膜(PEM)、功能膜电极组件(MEA)和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关键材料及零部件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和产业布局,致力于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早日实现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少华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种类,打造业绩增长新引擎。
据悉,源氢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项目总投资16亿元,分两期实施。建设起止年限2022年8月至2025年12月。
江苏源氢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何钰
“目前我们在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单片材料项目上致力攻坚,且研究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氢质子交换膜已进入中试生产阶段,并且正在积极筹资立项产业化。”
何钰告诉记者,氢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公司在技术上有望实现自主可控,填补国内空白。
勇创新,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闯入“更新”赛道,泛亚十年“膜”一剑,解决关键性原材料“卡脖子”难题,实现国产化配套,也是武进众多新兴产业链条上企业的“缩影”。
谋全局
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
在新能源时代,围绕资源引进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考验着这座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与韧性,还考验着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和治理能力。
位于常州科教城的江苏道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食品添加剂三大行业,致力为粉体企业提供清洁、高效、安全的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近年来,道金智能精准切入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万亿级赛道,与贝特瑞等国内外一流的行业领袖企业合作,成为上百家企业的优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自2020年开始,连续三年,道金智能在武进实现了“弯道超车”,爆发增长。“2021年,公司合同额、销售收入、纳税额就分别增长了385%、187%、87%,爆发速度势不可挡;2022年,道金智能一共取得合同8.3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预计实现利润4500万元;对比上一年也是一个爆发增长。”江苏道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盛丰透露,2023年,对道金智能仍然是一个持续爆发增长的年份,预计新增合同15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最重要的是,武进对新能源产业进行的一个前瞻战略布局,跟道金的发展趋势是相融合的。”盛丰坦言,传统能源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高度依赖资源矿藏,而新能源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依靠的是制造业发展与技术水平。武进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具备“弯道超车”的优势。“企业最初落户武进,首先是看中了武进‘政企合作’的能力,一路成长,愈发感受到武进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上有着强大决心。”盛丰说。
创新与产业和鸣,方能奏响“最美和弦”;而“科技+资本”双翼齐飞,是道金发展的必然选择。2022年年尾,道金的版图又一次扩大。
江苏道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范永明
“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的二期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中,我们预计在2024年搬入新厂房,同时实现创业板上市。”
道金董事长范永明介绍,企业在2023年要争取B轮融资,2025年实现创业板上市。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围绕新能源产业,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次次填补空白,武进正砥砺奋进,全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沃土,推动新能源产业稳步前行。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作为全市唯一在“发、储、送、用、研”各个环节都有布局的板块,近年来,武进始终把握时势、早起快跑,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窗口期,充分发挥各主导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协同创新、强化产业融合,重点培育引进一批掌握创造环节先进技术、处在制造环节前端领域、迎合新能源发展趋势的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扎根,积极构建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集群创新发展的共生格局。
区委副书记、区长恽淇丞介绍
未来,武进将进一步借势全市阔步迈进“万亿之城”这一契机,聚焦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坚持以产为先,壮大布局完整、优势集聚、配套成熟的地标产业;坚持重点突破,培育技术完备、产品领先、带动明显的龙头企业;坚持优势互补,建设合理布局、多域联动、区域协调的特色基地;坚持基建带动,打造特色明显、功能完善、价值驱动的场景模式,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区。
赴新春,山河远阔。
迎新程,道路明辉。
向春天出发,无限活力的“绿能”正融入产业创新集群。
来源:今日武进
标签: 氢燃料电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